手机版
  • 免费发布信息

    九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的武汉,为何历史上没建都的机会

       日期:2020-08-13     浏览:186    评论:0    
    核心提示:当长江之水欢快的穿越过了危险的三峡以后,在中游与汉江汇合,再次向东而去,而两江交汇之地,坐落了一座英雄的城市,它就是武汉

    当长江之水欢快的穿越过了危险的三峡以后,在中游与汉江汇合,再次向东而去,而两江交汇之地,坐落了一座英雄的城市,它就是武汉。武汉,古称:江城,建成时间可以追溯到元朝,至今也有数百年的历史,距离武汉不远有神雕侠侣中郭靖和黄蓉以身殉国的襄阳城,附近亦有三国知名的荆州城,武汉是一座具有悠久和文化历史的城市。

    九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的武汉,为何历史上没建都的机会

    但是我们纵观武汉的历史,发现一个很奇特的问题?

    就是历史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地处中原腹心地理位置优越,水利发达的武汉市,竟然没建都的历史,那么是什么问题导致了武汉市拥有那么好的条件,而与建都错过了呢?

    我们知道古代建都会考虑风水,那么武汉的风水比起下游的南京,会差吗?我们来看看分析。

    在传统的《周易》里面去分析,作为“腹”地的武汉,腹有着“财库”和“富”含义、同时还和“福”字有谐音,所以武汉的地理位置,是一块福地。

    九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的武汉,为何历史上没建都的机会

    并且按古代的风水角度分析,武汉具有“四灵相护”的完美布局。许多国学爱好者,或者动漫爱好者,都知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其实是古代堪舆地理学中所讲的四灵守护的格局,也是非常难得的福地。

    但是武汉就具有这样的格局,

    从地图上看,武汉的玄武是北方秦岭、泰山等护卫靠山。武汉前面的一片辽阔的疆域,算是大明堂就属于“前朱雀”;其左边有东海在涌动,此为“左青龙”;右边有巍峨雄壮的喜马拉雅山等山脉,此为“右白虎”。

    在小范围上去分析,武汉后面的大别山脉,就是“后玄武”;前面一片平原,此为“前朱雀”;左有长江,此为“左青龙”;右有湖北广的高山,此为“右白虎”。

    古代的风水之法讲究的是“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武汉拥有亚洲第一大河中华民族的亲河长江之水,并且在其中,十省通衢之地,可以说具有了建都的极好条件。

    九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的武汉,为何历史上没建都的机会

    可是这样的条件,还是没换了一次建都的机会,为何?

    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其实主要关键点在成化改道,因为在此之前,武汉此地大部分是沼泽地,自然条件适合大量的人口居住。但是在后来的汉江改道后,汉口虽然形成,可是也是地势低洼,沼泽湖泊遍布,当时不具备形成大城市的条件。

    第二点,成华改道以后,汉口被淹,不利于港口、码头建设。在张之洞修建张公堤之前,汉口的码头和人口一直稳定稳定。此后,贸易和贸易开始回升,武汉开始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这个基础还不够建设。

    第三,近代武汉三镇发展。武昌曾是清代湖广总督的官邸,发展成为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结合当时的形势,武汉的政治地位始终是区域性的。

    不过武汉在民国时期,差点成为了国家首都,也就是在民国的十六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选择了在此地和南京,广州分而治之,作为一个办公点出现,并且将武昌,汉口,汉阳,合并为一个区,定名为武汉,因此武汉一度是临时首都的存在。

    九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的武汉,为何历史上没建都的机会

    而孙中山先生曾经对此地有如此的评价:

    武汉者,对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此点是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三市居民数过百万,如其稍有改进,则二三倍之,决非难事。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九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的武汉,为何历史上没建都的机会

    现在看来,中山先生确实独有慧眼,看到了武汉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条件,现在的武汉成为了黄金水道的明珠,十省通衢的地方,可以是中国要非常重要的命脉城市,也是有武汉中国在2020年在团结一心,战胜了危害全球的冠病毒,这也是武汉值得大书一笔的胜利。


     
    打赏
     
    更多>同类头条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