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
编辑 讨论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 [1]
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1960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董必武来馆视察,并亲笔题写馆名。 [2-5]
中文名称湖北省博物馆外文名称Hubei Museum类 别国家一级博物馆 地 点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竣工时间1953年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15:30停止入馆)馆藏精品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等现任馆长方勤景点级别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免费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历史沿革
编辑
1953年3月16日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处位于水陆街;同年9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员会合并成立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办公地址暂设武昌水陆街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内。
1954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恢复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合署办公。
1958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湖北省文物管理处,办公地址武昌姚家岭农业展览馆内。
1959年春,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迁址武昌东湖风景区,湖北省政府拨款兴建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
1956年迁至武昌水果湖。
1960年迁至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
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
1981年,辛亥革命纪念馆从湖北省博物馆分离,成为独立的文博机构。
1987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湖北省博物馆“文管部”从馆内分离,成立独立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
2002年,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并。
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
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
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地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
2011年7月,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馆改造工程启动。
2011年12月22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开工仪式举行。
建筑布局
编辑
馆区内的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 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综合陈列馆作为扩建工程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陈列面积8000平方米;编钟馆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馆区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室外环境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配套的历史文化氛围。
馆藏文物
编辑综述
湖北省博物馆2(30张)
在20余万件藏品中,不少是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 [7]
镇馆之宝
一级文物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 | |
战国的青铜尊盘,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成。 | |
鹿角立鹤,战国时期青铜器,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 | |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 | |
铜鼓,商代打击乐器,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中国截止2009年以来,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 |
其他文物
文物(5张)
展览陈列
编辑综述
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曾侯乙墓》、《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牍》、《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 [11]
郧县人
郧县人是长江中下游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属直立人。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了2具人类头骨化石。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以“郧县人”的发现为主线,也展示了湖北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
屈家岭
屈家岭文化是1954年在湖北京山屈家岭最先发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5100~4500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层、宗教活动等现象加剧,出现了大量聚落群和古城,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因素。《屈家岭》展示了江汉地区史前氏族社会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
盘龙城
1954年发现的武汉黄陂盘龙城遗址是商代早期城址。城址约建于公元前15世纪,在商代晚期衰落。盘龙城的建筑技术、青铜工艺、埋葬习俗、玉器风格、陶器特征等方面都与商代二里冈上层文化(约1500BC)一致。《盘龙城》展示了商代“南土”盘龙城城址的考古发现。
楚文化展
楚文化馆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展馆的一翼,于2005年12月建成开馆。楚,既是国名,又是族名。楚国在公元前223年被秦国灭掉,立国约有八百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湖北发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现了楚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楚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是构成先秦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区出土的楚文物精华,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辉煌。展品中有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还有复原的2002年在湖北枣阳九连墩发掘的楚国车马坑中的部分车马。
书写历史
二十世纪初七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战国秦汉简牍,湖北是出土战国秦汉简牍批次和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书写历史》展出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和书写工具实物,旨在使观众对古代先民的“书籍”有一个直观地感受。
梁庄王墓
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珍贵文物5300件。在展出的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中,一件来自“西洋”的金锭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见证。
曾侯乙墓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城郊擂鼓墩发掘的曾侯乙墓是一座2400年前的诸侯国君的墓葬,墓主人为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此墓葬出土多种文物万余件,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保存好。曾侯乙墓展览陈列了该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现了2400年以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陈列分祭厅、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八大部分,共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360件。其中青铜鹿角立鹤、联襟大壶、尊盘、鉴缶;迄今仍很锋利的多戈戟和三角剑形的殳;包容文字资料颇多、又系我国最早的竹简;重达2156克的特大金盏;制作方式与风格迥异于楚、秦的漆木竹器等。
九连墩纪事
九连墩墓葬群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为配合湖北省孝感市至襄樊高速公路的建设,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九连墩1、2号墓及陪葬的车马坑进行了科学发掘。《九连墩纪事》展示了墓葬发掘的过程和楚国高级贵族墓的墓葬文化。
秦汉漆器艺术
土与火的艺术
《土与火的艺术》 展览分为两个专题,第一专题以出土瓷器为主,介绍元代以前湖北地区的单色釉瓷器的发展脉络;第二专题以馆藏传世瓷器为重点,展示元代以后瓷器的发展面貌。其中多数文物是第一次系统地向公众展示。
荆楚百年英杰
近代以来,荆山楚水英杰辈出。其中,有指点江山的国家元首,有救国救民的革命先烈,有领兵杀敌的军旅名将,还有建功立业的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艺术泰斗……《荆楚百年英杰》展示了董必武等100余位代表人物。以200余件典型的文物、史料、图片,通过祖国腹地湖北这一侧面,展示了中华众多仁人志士,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建立百余年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
学术研究
编辑出版物
湖北省博物馆历年来出版了一系列研究著作,主要有《云梦睡虎地秦墓》、《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曾侯乙墓》、《曾侯乙编钟研究》、《曾侯乙墓文物艺术》、《中国文物考古之美--地下乐宫》、《中国湖北出土文物》、《湖北省博物馆》等。
文保成果
名称 | 时间 |
简牍脱色材料及简牍变色机理研究简介 | 2010-01-18 |
PEG(聚乙二醇)复合液脱水加固定型出土饱水木构件研究简介 | 2010-01-18 |
2005年出土竹木漆器保护科技成果1 | 2010-01-18 |
2005年出土竹木漆器保护科技成果2 | 2010-01-18 |
无强度丝绸的生物加固方法 | 2009-12-13 |
采用加温矫形工艺修复古代青铜器
|
2009-12-13 |
乙醚法、乙腈—乙醚法、乙醇—乙醚—硅酸盐法脱水加固定型竹简及漆木器方法
|
2009-12-13 |
遗址中高含水木构件脱水定型的微生物方法 | 2009-12-13 |
对外交流
编辑展览项目 | 展览时间 | 展览地点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
|
1973.06.09--1973.09.30
|
|
湖北出土战国秦汉漆器
|
1989.11.02--1990.01.06
|
|
杨守敬及其交友书法作品展
|
1990.09.18--1990.09.23
|
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
|
曾侯乙墓特别展
|
1992.03.17--1992.05.10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战国楚文物展
|
1993.08.11--1994.08.21
|
新加坡文物馆
|
中国周代艺术珍品展
|
1995.04.07--1995.05.07
|
卢森堡市维克多·雨果大厅
|
中国帝王陵墓展
|
1995.04.18--1997.10.
|
美国巡回展
|
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
|
1997.10.--1998.12.
|
香港
|
湖北省博物馆藏品精华展
|
1997.11.9--1998.03.21
|
台北鸿禧美术馆,台湾高雄美术馆
|
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
|
1997.12.15--1998.03.
|
美国
|
用漆描绘的神秘的世界·中国古代漆器展
|
1998.07.22--1998.09.06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江汉地区先秦文明展
|
1999.01--1999.04
|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
龙凤共舞----湖北出土文物展
|
1999.06.12--1999.08.31
|
美国圣地亚哥美术博物馆
|
99巴黎之中国文化周----中国古代文物展
|
1999.08.21--1999.09.17
|
法国巴黎
|
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
|
1999.09--2000.09
|
美国华盛顿(巡回展)
|
孔子时代的音乐展
|
2000.04.29--2000.09.17
|
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博物馆
|
龙之声----中国钟铃艺术展
|
2000.11.20--2001.02.25
|
法国巴黎音乐城
|
中国国宝展
|
2000.10.24--2000.12.17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世界四大文明·中国文明展
|
2000.05.--2001.07.
|
日本东京
|
湖北省暨武汉市对外经贸洽谈会。曾侯乙编钟音乐会
|
1993.07.
|
香港湾仔华润大厦香港展览中心
|
香港回归庆典《交响曲1997:天·地·人》
|
1997.07.01
|
|
湖北省编钟乐团在美国纽约演出
|
1998.03.
|
美国纽约
|
湖北省编钟乐团在英国伦敦演出
|
1998.07.
|
英国伦敦
|
《天·地·人》湖北编钟乐团赴英演出
|
1998.08
|
英国伦敦
|
湖北省编钟乐团在美国波斯顿演出
|
1998.10.
|
美国波斯顿
|
"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展演
|
1999.09
|
美国华盛顿
|
龙腾凤舞湖北出土先秦文物展
|
1999.04
|
美国圣迭戈
|
"中国福祉的期盼"学术交流
|
2000.10.--2000.11.
|
德国科隆
|
历任馆长
编辑主要领导
职务 | 姓名 | 备注 |
馆所长 | 方勤 |
|
馆所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所长 | 万全文 |
|
副馆所长 |
孟华平、张艺军
|
|
信息截止2015年2月 |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备注 |
馆长(负责人、所长) | 陈国钊 |
1953年3月16日--1954年4月);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1954年4月--1958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
1958年2月--1959年;湖北省文物管处处长
1959年--1973年;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1973年--1978年;湖北省博物馆负责人
1963年1月--1982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
|
谭维四 | 1982年--1985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 | |
陈乃成 |
1987年--1989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兼党委书记
|
|
舒之梅 | 1989年--1997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兼党委书记 | |
陈中行 | 1998年1月--2002年10月;湖北省博物馆馆长 | |
王红星 | 2002年10月--2008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 |
黎朝斌 | 2008年--2010年;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湖北省博物馆代理馆长 | |
包东波 | 2010年--2013年;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
旅游贴士
编辑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位置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参观时间
9:00—17:00(15:30停止入场),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乘车路线
乘14、108、402、411、552路公交到【省博物馆】站下;
或乘605、712、777路到【黄鹂路】站下;乘轨道交通四号线在【东亭】站下沿黄鹂路步行900米即到
票价及限制
免费,每半个小时放500人入场,每天限制参观人数为5000人(上午限制3500人,下午限制1500)。
最佳游览时间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